近一段時間以來,有關實體店關閉的消息不斷出現,實體店陷“關閉潮”的新聞也是不斷地見諸報端。北京、武漢、成都、沈陽等地,都出現了知名實體店關門關店的消息。
部分城市大批購物中心空置,百強連鎖零售企業銷售增幅、利潤率下降、用工減少……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受租金人工成本上漲、網購發展迅猛等因素影響,實體店經營壓力不斷增大,加之此前盲目擴張帶來“泡沫”,且同質化嚴重,未來零售百貨業將面臨更加嚴重的“倒閉潮”。
據聯商網統計的《2016年第一季度百貨上市公司營收排行榜》數據顯示,2016年第一季度45家百貨上市企業中,38家企業營收出現下滑,占比84.4%。受虧損影響而關閉門店的百貨企業不計其數,傳統百貨業之路艱且阻,卻并非已經窮途末路。
對實體店出現的業績大面積下滑、關門關店現象日益嚴重,不可否認,電商沖擊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。得出這種結論的依據是,電商運行成本低、價格優勢大,由此形成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。
但是,實體店“倒閉潮”的出現,卻怨不得電商。如果只是電商的沖擊,實體店決不可能出現“倒閉潮”。相反,在美國等發達國家,實體店反而能完爆電商,讓電商企業不得不做出調整。如沃爾瑪的線上線下聯動,就讓亞馬遜有點招架不住。
那么,我們的實體店為什么會在電商的沖擊下有點招架不住呢,關鍵還在于實體店本身的經營理念太落后、經營手段太陳舊、經營思路太狹窄,甚至是對新的經營業態和經營方式不能接受,只習慣于傳統經營模式。同時,市場環境不利于實體店的生存和發展,運行成本偏高、物流環節過多、稅負過重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目前陷入困境的實體店,大多是過去比較輝煌的百貨店。按理,面對電商的沖擊,實體店也應當做出積極的改變,可是,由于“實體老大”的觀念太過強烈,多數實體店沒有能夠適應形勢的變化,轉變經營理念,最終出現了“倒閉潮”。相反,那些在傳統商業一統天下的情況下過得不是太優越、太舒暢的實體店,因為轉型較早、對電商的適應性也較強,面對電商的沖擊,能夠較好地應對,沒有出現嚴重的經營困難。
那么,面對內憂外患,實體店如何才能突出重圍?
首先,要轉變經營理念。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,跳出“買賣”的傳統束縛,走向“體驗”的新的消費模式。購物“體驗”,目前多數電商還難以做到。實踐證明,目前具有購物“體驗”效果的實體店,大多還是日子比較好過的。
其二,要為實體店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。由于實體店沒有到了需要淘汰的地步,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還是希望到實體店享受購物的“體驗”。因此,從政策層面就必須給實體店以更多的支持和扶持。譬如降低租金、降低稅收、降低物流成本等。這一點,對傳統商業十分重要,對實體店的經營也很重要。畢竟,實體店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,給予政策支持不違反市場規則。
再者,要線上線下聯動。沃爾瑪能夠讓亞馬遜緊張,原因就在于實行線上線下聯動,消費者既可以直接到沃爾瑪的實體店體驗,也可以通過網上購買沃爾瑪的商品。有的則先通過沃爾瑪的網店看好商品,然后到實體店中購買。如此一來,也就不會拋棄實體店而只沉迷于網上購物了。應當說,京東在這方面是做得比較好的。
最后,要推動行業重組。目前,傳統商業大多規模不大、效率不高,因此,在采購成本、采購話語權等方面難有作為。自然,成本優勢就難以形成。所以,如何通過行業重組,形成若干個具有市場統治力的行業巨頭,對中國傳統商業發展關系很大。
總之,對實體店出現的“倒閉潮”,不要把責任推給電商,而是多從自身找原因,從政策上找原因。電商的發展,誰也阻擋不了。傳統商業要想不被電商沖垮,只有自身做出改變,并尋求政策上的支持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有統計顯示,我國六成零售企業已轉型為多業態經營,涉足超市、百貨、購物中心、便利店、電子商務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