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裝不僅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與生活方式,還傳達著關于經濟、藝術等方面的信息。從1886年底一間時裝屋的出現伴隨著社會的進步,時裝的發展從未停止,100多年來時裝工業的繁榮發展使許多設計師有機會脫穎而出,時裝已經形成典型的風格。它以20世紀日益加快的生活方式為背景,重視個性、強調質量、更多地考慮功能性并且兼具舒適的特點。
時裝趨向大眾化、平民化,經久耐穿,價格多元,這些特點使時裝大量生產,行銷世界各地,遍及各階層,開辟了成衣生產新紀元。尤其在便裝生產上產品講究機能,極具活力。
職業裝是產業、行業和職業團體的專用服裝,根據職能分工的不同需要,讓從業人員按照一定的制度在工作時間穿著的服裝。
社會沒有分工時,也就無所謂職業裝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,商品經濟的發展與發達,職業裝也邁上了新的臺階。中國在漢代就有以制服來標明職業的記載,《后漢書。輿服論》中寫道:“倘書幘收,方三寸,名曰納言,示以忠正,顯近職也。”直接說明了制服與職業的關系。
在古代社會中,制服是一個人身份的外在標志。一般來說,制服的圖案顏色質料等都能作為不同等級的標志。直到辛亥革命后,服裝制度才出現根本的改變。由于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結束,民主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,制服標識社會登記的功能漸漸退化,但另一種標識功能不斷強化所謂“白領—藍領—灰領—粉領”正是得名于不同職業的不同制服。各行各業往往根據制服的差異來突出行業的特殊性,確立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。隨著工業的發展,現代都市興起,世界規模的職業裝正在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。